近日,气温显著上升,雨量增加。田野里的“姜”军队中一些病害也逐渐显现出来。让我们的“姜”军出现生长不良,严重影响其健康生长。
首先让我们认识一下最近高发的几种病虫害:
1. 挽小辫
姜苗一旦出现这种情况,一般为管理不当导致的生理性病害居多。“挽小辫”会造成营养生长很不利,叶片不能正常展开,这样会推迟植株的三叉股的时间,延长姜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的时间,从而会影响姜块的膨大和亩产量。
2、茎基腐病
又称“烂脖子”,大姜茎基腐病发病初期,茎基部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渍状斑,逐渐扩大,叶片发黄。发病后期病斑环绕茎基部一周,导致茎基部组织逐渐腐烂。由于水分、养分运输受阻,地上部主茎由上而下干枯死亡,叶片发黑脱落,呈枯萎状,湿度大时扒开土壤,在病部和土壤中可见白色棉絮状物,严重时开始死株,危害极大。
3.姜斑点病
主要为害叶片,叶斑黄白色,梭形或长圆形,细小,长2~5毫米,斑中部变薄,易破裂或成穿孔。严重时,病斑密布,全叶似星星点点,故又名白星病。病部可见针尖小点,即分生孢子器。
4、姜炭疽病
大姜炭疽病是大姜生长过程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病害,6-8月是该病的高发时期,大姜炭疽病主要危害大姜的叶片,发病初期先在叶片的叶尖或叶缘产生褐色水浸状小斑;后扩展成圆形或梭形至不规则形褐斑,病斑上有明显或不明显云纹;发病严重时多个病斑连成一片导致整个叶片干枯。湿度大时,叶片斑面会出现密生的小黑点。
5.姜瘟病
姜瘟病又称腐烂病或青枯病,主要危害根部及姜块,染病姜块初呈水渍状、黄褐色、内部逐渐软化腐烂,积压有污白色汁液,味臭。茎部染病,呈暗紫色,内部组织变褐腐烂,叶片凋萎,叶色淡黄,边缘卷曲,最后死亡。
姜瘟病为细菌性病害,该菌在姜块内或土壤中越冬,带菌姜种是主要的侵染源,栽种后成为中心病株,靠地面流水、地下害虫传播,病菌需借助伤口侵入。通常6月开始发病,8--9月高温季节发病严重。
想要解决大姜的病害,首先要了解大姜的习性!
姜属于姜科姜属,供食用的部分为其根状茎。姜的根系不发达,入土浅,对肥水的吸收能力弱:
(1)温度:姜喜温但怕高温,不耐霜冻,生长适温为20-23℃,昼夜温差在12-15℃时块茎膨大最快。
(2)光照:姜喜阴凉,不耐强光,幼苗期间需中等光照,发芽及茎块膨大需在黑暗环境中进行。
(3)水分:姜的根系浅,吸收能力弱,对水分要求严格。前期苗小,生产上以小水勤浇。后期,地上苗生长过旺需水量大,应每隔7-10天浇水一次。
(4)土壤:姜对土壤要求不严格,但重茬地块必须进行土壤消毒处理,来抑制姜瘟病和线虫的危害。
(5)肥料:姜块膨大期的施肥量对产量影响较大。前期需要氮量较大,后期需要钾量较大。除此之外,还需要较大量的硼、锌、钙肥。
亿万家大姜关键期植保方案
生育时期
|
防治对象
|
防治措施
|
催芽期
|
姜种消毒,防止种子
|
可杀得叁千1000倍+海禾健喷姜种灭菌
|
播种期(4月中下旬)
|
土壤处理,防治残存姜瘟、茎基腐和腐霉根腐病病菌
|
定植时亩用可杀得叁千0.5kg拌细土50kg均撒于定植沟内,然后下种盖土
|
苗期(5月至6月初)
|
茎基腐、腐霉根腐病、蓟马
|
齐苗后,可杀得叁千300g/亩+海思力®加随水冲施;撤棚后可杀得叁千1000倍+克露500倍重点喷淋茎基部,若有蓟马发生及时用菜悠乐喷雾防治。
|
小培土(6月下至7月初)
|
茎基腐、姜瘟、叶斑、炭疽、姜螟虫
|
针对姜瘟、茎基腐,发病前亩用可杀得叁千300g+克露300g随水冲施,进行预防,发病后清除病株及时用可杀得叁千500g+克露500g冲施;针对炭疽和叶斑,坚持使用可杀得叁千1500倍+海真3500倍,10天一次;针对姜螟虫,防治要早,于6月中下旬虫害发生初期及时使用康宽3000倍均匀喷雾。
|
大培土
(7月中下旬)
|
姜瘟、叶斑、茎基腐、炭疽、姜螟虫、甜菜夜蛾
|
针对姜瘟、茎基腐,发病前亩用可杀得叁千300g+克露300g随水冲施,进行预防,发病后清除病株及时用可杀得叁千500g+克露500g冲施;针对炭疽和叶斑,坚持使用可杀得叁千1500倍+海真3500倍,10天一次;针对姜螟虫,甜菜夜蛾,于7月中下旬虫害发生初期及时使用康宽3000倍均匀喷雾。
|
大姜生长旺盛期(8月至9月)
|
姜瘟、叶斑、炭疽、姜螟虫
|
病害防治,坚持可杀得叁千1500倍+克露500倍+叶果乐750倍与可杀得叁千1500倍+阿砣1500倍交替喷雾,间隔10天一次。
|
|